最新消息

媒體報導

【自由時報】擔心自己比孩子早走 捨不得放手 陷三老困境

〔記者吳柏軒/台北報導〕「我以為孩子會比我早走!」台灣身心障礙者逾一二三萬人,其照顧者多半是父母,一般障礙孩子身子較弱、平均壽命不長,但隨著醫療與照護進步,父母漸漸發現可與障礙孩子終老,卻面臨兩代人雙雙同時老化,體力、醫療、長照問題都雙倍,甚至有的家庭九旬長輩仍健在,恐陷入「三老照護」困境。

74歲照顧45歲唐氏症兒 也要顧96歲母
七十四歲的賴光蘭當年生下唐氏症兒子,集結一群家長成立育成社福基金會互助,自己任執行長一職。賴光蘭坦言,如今兒子已四十五歲,邁入老化,自己身體狀況也漸衰老,日常洗澡不再能蹲著幫兒子,未來的長照經費也還沒著落,只是幸好在基金會兒子有日照服務,自己稍可喘息。

賴光蘭說,自己母親也已高齡九十六歲,在宜蘭與外籍看護生活,日前尿道發炎高燒四十度,看護嚇得趕緊送醫,因相關藥物服用等步驟繁瑣,自己只能當天來回台北宜蘭處理,這種上有老、下也老,自己也變老的狀態,讓她非常擔心未來各種「臨時狀況」會更多。

另名雙老家庭案例,自己已經七十九歲的小玲媽媽,養育唐氏症女兒小玲,如今小玲已五十四歲,自一○八年七月起在唐氏症基金會北市的日間照顧機構服務,不過週間晚上、週末和長假期間,小玲媽媽仍要打理女兒的生活。

小玲父親後來因失智已在前幾年過世,家中還有另一個兒子,小玲媽媽不願造成兒子家庭困擾,每天親自照料女兒。「我能承擔就自己承擔。」小玲媽媽表示,常常自己因身體病痛想去醫院看診,卻不放心女兒一人在家,導致「生病就忍著」,一一一年底曾經通過住宿機構評估卻也沒把女兒送去,自覺體力不行卻又捨不得放手,是許多障礙者雙老家庭的困境。

賴光蘭也直言,雙老家庭的經濟議題很大,她看著障礙兒長大變老,想著現在起要開始煩惱兒子養老費用,幫其信託;育成基金會過去也開過相關研討會,邀請日本、新加坡等團體分享,建議應由外部監督單位來處理照顧家長身故後留給障礙者的財產,互相牽制,保障權益、避免受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