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最新資料統計,台灣身心障礙總人口已超過120萬,而心智障礙者佔整體障礙人口的30%,這意味著,每20位國民中就有一位身障人士,因此建立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,可以說是非常急迫且重要!
在生命歷程中,每個人皆有可能因為健康因素,而感受到某種程度的「障礙」,換句話說「障礙」不再是少數群體的專屬用詞,而是一種人類之間共同的生活經驗,因此,擁有正確認知與接納,並幫助心智障礙者們透過交集,建立關係,自主選擇、參與社會,對於他們及其家庭來說,不僅可以在無形中降低內心的心理壓力,也能幫助他們恢復應有的家庭功能,促進社區和諧,讓心智障礙者們的生活更加穩定。
社會福利的重要性不可忽視,需要大眾持續互相扶持、同理、協助,才能建立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會制度,讓每個人都能夠在尊重和理解的環境中發揮其潛力,提升生活幸福感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。。
心智障礙是指終身、長期發展異常的狀態,此狀態通常發生在18歲以前,智力與適應能力顯著低於同齡者,心智障礙類型包括智能障礙、唐氏症、自閉症、腦性麻痺、情緒障礙、多重障礙及行為異常等。
每位心智障礙者的特質皆不同,通常包括語言表達困難、注意力短暫、記憶力不足、缺乏抽象思考能力、是非混淆、判斷力不足、情緒控制障礙、肢體動作緩慢等。心智障礙者之間的差異很大,程度有輕、中、重、極重度之分別,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心智障礙也會有不同程度分別,在特殊教育與照顧上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,因此不能一概而論。
智力障礙程度與發展特性
輕度
成年後,心智年齡僅能達到約7~11歲,能夠培養社會與職業技能,足以維持自己的生存,但如遭遇社會或經濟困難,仍需輔導與支援。
中度
成年後,心智年齡僅能達到約6-7歲,可在保護性的半技巧或無技巧性工作場所裡自立,如遭遇社會或經濟困難,仍需輔導與支援。
重度
成年後,心智年齡僅能達到約3-5歲,在督導下能達到部分自立,並在控制的情境下,能培養一些自我保護技能。
極重度
成年後,心智年齡僅3歲以下,能發展些許動作與口語,或可學習有限的自理技能,需要養護性的照顧。
智力障礙的成因
出生前
因遺傳、感染、染色體異常、血液RH正負不一致、中毒、孕婦用藥不正確或飲酒過量而導致。
出生時
因生產過程處置不當、難產、早產兒併發症或產婦提早破水導致嬰兒腦部缺氧等因素影響。
出生後
因外力撞傷、疾病、腦膜炎或是環境汙染病變等狀況造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