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媒體報導

【自由時報】讓老孩子走出家門 日照機構招手 降照顧疲乏

〔記者吳柏軒/台北報導〕障礙者提早老化,照顧者也年齡漸長體力不支,雙老家庭若不積極恐陷照護困境。社福團體發現,不少父母將障礙孩子從小照顧到大捨不得放手,但現實考量下,建議可先從鄰近的日照機構嘗試半天服務,讓孩子走出家裡,接觸更專業的照護,不僅可刺激身心,也能延緩老化。

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主任黃珉蓉表示,不少障礙者進入特教學校體系,畢業後有的幸運投入職場,或在家生活,但可能三、四十歲就因身體機能快速下降,從而回鍋使用照護體系,譬如唐氏症者易罹患阿茲海默症,自閉症者因挑食恐導致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問題,不同障礙者要面對衍生的二度障礙或次級健康問題。

但黃珉蓉發現,障礙者家長往往更加愛護孩子,加上傳統避談生死,直到自己年邁、孩子也老化了,雙老問題浮上檯面,才開始考量要不要送機構。不過仍有許多障礙者家長認為,孩子跟其他障礙者一起生活「會愈來愈退化」,或孩子對家長依賴性高。

黃珉蓉說,自己服務的台北市景新身障社區長照機構,已經六年多了仍未滿收,據了解,北市其他相同服務的機構還有六家,也都沒滿。

黃珉蓉認為,其實障礙者在機構裡,有其他同儕可以互動,也有照顧服務人員、護理師、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、社工師等專業人員從體適能、日常生活活動、情緒行為等各方面提供身心照顧,可讓孩子接觸更多刺激、延緩老化,建議家長可嘗試鄰近住家的相關機構,從每週半天開始逐步延長使用時間,自己獲得喘息空間,可降低「照顧疲乏」的負擔。
 

廣愛家園平均年齡66歲 看診照護全包

育成社福基金會專業總督導馬海霞,負責全台首家老憨兒安心終老的「廣愛家園」,她表示,機構服務對象平均年齡達六十六歲,主要照顧者已從父母轉換成手足,因是全日型長照機構,至醫院看診、送急診等都由機構人員負責,有些障礙者不會表達,肚子痛、發燒等也不會講,照護人員都很細心,如開空調卻額頭冒汗,立刻幫其量測血壓,健檢數據一有紅字,立刻跟醫師、營養師及家屬溝通。

馬海霞不忍障礙者家屬太過辛勞,呼籲可多多上網查詢相關求助資源,包含臨托、喘息服務、到府洗澡、就醫或購物陪同等。